青春氧吧贾玲李焕英免费阅读最新章节

时间:2022-12-14 19:54:12

很多闹书荒的朋友再找一本叫《青春氧吧》的小说,这本书是大神作者金明春写的一本婚恋生活类型的小说,小说的内容还是很有看头的,非常精彩,主要讲述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青春氧吧》 在线阅读<<<<

精彩内容试读

  把金子藏在玻璃瓶子里
  战火弥漫在祖国的上空,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
  他获得的诺贝尔金质奖章被纳粹分子盯上了,这枚诺贝尔金质奖章随时都有可能被抢走。
  怎么办?
  果然,有一天纳粹分子闯进进他的房间。他们满屋子里搜索,厨子里、抽屉里、床底下,但都没有。
  桌子上放着一个玻璃瓶,玻璃瓶里有一些液体。纳粹分子看了一眼,“哼!一个书呆子!屋子里出了书,就是这样的破瓶子,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丧气!”
  纳粹分子一无所获地走了。
  那枚诺贝尔金质奖章藏在了哪里了呢?难道蒸发了?
  其实,那枚诺贝尔金质奖章就在那个玻璃瓶里。
  不会吧?那个玻璃瓶里不是装着的是一些液体吗?再说,大家都知道,金子是不溶于水的,也不溶于盐酸啊、硫酸啊,那枚诺贝尔金质奖章怎么会在瓶子里呢?
  那瓶子里的液体可不是水,也不是一般的酸,那是用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一种混和溶液,这种混和溶液叫王水,王水的溶解能力可谓巨大,不溶于盐酸、硝酸的金子,却可以乖乖地溶解在王水里。
  这枚诺贝尔金质奖章被溶解在王水里,从而逃过了一劫。
  战争结束了,他从王水中还原提取出金,然后再铸成了奖章。
  他就是玻尔,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利用化学原理,智慧地保存好了诺贝尔金质奖章。
  玻尔在童年时代是一个行动缓慢但做事专心的孩子。他在学校里各门功课都很好,尤其是物理学和数学。他还酷爱文学,但本族语学得很费力。他一生都用功克服这一困难,花了很多时间一遍一遍地抄写手稿,不管是科学论文、大会发言稿,还是给朋友的信件。这反映了玻尔对准确性的迫切要求和使自己的著作能传递尽可能多信息的强烈愿望。为了培养玻尔的动手能力,他父亲为他购置了车床和工具。心灵手巧的玻尔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金工技术,并敢于修理一切损坏了的东西,家里的钟表或自行车坏了,都是玻尔自己动手修理。
  爱因斯坦这样评价玻尔:作为一位科学思想家,玻尔所以有这么惊人的吸引力,在于他具有大胆和谨慎这两种品质的难得融合;很少有谁对隐秘的事物具有这一种直觉的理解力,同时又兼有这样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关于细节的全部知识,而且还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基本原理。他无疑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中最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玻尔成了丹麦的骄傲,全国广泛举行了庆祝他诞辰60周年和70周年的活动。在庆祝他60周年诞辰时,为他建立了40万克朗的独立基金,以便他用来鼓励各种研究活动。在祝他70周年诞辰时,国王授予他丹麦一级勋章,政府和科协会决定设立铸有他头像的玻尔金质奖章,用来奖励那些有卓越贡献的现代物理学家。
  偷着学习的化学家
  这是个穷孩子。由于家里穷,他上完小学便不上学了,家里穷,他需要工作挣钱。
  十五岁的他进了一家药房里当学徒。
  但是,他喜欢学习。一天晚上,他在认真阅读孔克尔的名著《实验室指南》,当他看到书中的一段论述时,产生了疑问。喜欢探究的他想去药店的实验室验证一下。但是,老板早就有规定说,不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
  他一边看书,一边想怎么进实验室。
  他终于鼓足勇气,偷偷溜进了实验室。他正聚精会神地做着实验,突然,有人大声问道:“谁在这儿?”他吓坏了,仔细一看,进来的是同事格伦贝格。
  格伦贝格问:“这么晚了,你来实验室干什么?”
  他说:“我实在睡不着,想做实验验证一个问题。孔克尔的书上说,盐精和黑苦土不能混合。我想验证一下,看书上写的对不对。”
  ????格伦贝格说:“哦!是这样啊!不过,你可要注意身体呀,别熬得太晚了!”
  ????他请求道:“放心吧,我一定注意。另外,希望你替我保密,千万别让老板知道了。”
  ????经过实验,舍勒证明了孔克尔的书上是把石墨和软锰矿混为一谈了。后来,他还用软锰矿制出了氯气。
  ???后来,他经常偷偷在实验室做一些实验。
  他就是著名化学家——舍勒。
  舍勒的杰出贡献,给化学的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舍勒的研究涉及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在无机化学、矿物化学、分析化学、甚至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方面,他都做出了出色贡献。舍勒1775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成员,他的工作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他一生尽瘁于化学事业,他认为化学“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奋斗的目标。”舍勒逝世后,瑞典人们十分怀念他,在他150和200周年诞辰时,人们给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舍勒的遗作,大部分都整理出版了。在科平城和斯德哥尔摩都为他建立了纪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块朴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着一把燃烧的火炬。
  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斯克洛多夫斯卡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波兰人,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她在做功课时,她的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但是,她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就像没看见听见一样,依然在那里专心致志地认真学习。姐姐和同学想试探逗引她,便悄悄地在她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她一挪动,凳子就会倒下。时间慢慢地过去了,她仍然在看书,直到她看完了一本书,凳子依然没有倒下。可见她看书是多么专注。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答案,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
  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
  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居里夫人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一些要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师要居里夫妇申请这项发明的专利时,他们夫妇商议后作出决定:不想由于我们的发现而取得物质上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去领取专利执照,并且将毫无保留地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镭的技术。若有人对镭感兴趣而向我们请求指导,我们将详细地给以介绍,这样做,对于制镭业的发展将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在法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发展,并以其产品供给需要镭的学者和医生应用。
  如此声明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个神奇的梦
  一个梦幻般的闪念,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在这个梦幻里,一个神奇的景象出现了:它围绕、旋转着,象蛇一样。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他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闪,
  他醒了。梦里的奇怪的情景,使他联想起自己最近研究的一种化学物质的结构。莫非——
  固然,那种化学物质的结构和他梦里的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的样子惊人的相似。
  1829的一天,在德国的达姆斯塔德市一个婴儿出生了,正是这个婴儿,长大后为化学这门学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著名化学家凯库勒。
  凯库勒天生好学。在中学时,他就学会了四门外语,他还喜欢建筑学,是个爱好广泛的学生。
  凯库勒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森大学。
  这个喜欢建筑学的凯库勒在上大学前,就为达姆斯塔德设计了三所房子。进入吉森大学,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建筑专业,并以惊人的速度很快修完了几何学、数学、制图和绘画等十几门专业必修课。
  如果不是后来的一个偶然的事件,也许他不会走向研究化学的道路。
  赫尔利茨伯爵夫人的案件开庭审理了,凯库勒也参加了旁听。在法庭上,李比希教授拿着一枚戒指。这是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石戒指,上面镶着两条缠在一起的金属蛇,一条是赤金的,一条是白金的,看上去精美绝伦。李比希教授测定了金属的成分,然后从容地说:“白色是金属铂,即所谓‘白金’制成的。现在伯爵夫人侍仆的罪行是明显的,因为白金从1819年起,才用于首饰业中,而他却硬说这个戒指从1805年就到了他手中。”
  凯库勒听了感到李比希教授太神奇了,对李比希教授的所教学科化学也产生了兴趣。
  本来凯库勒不喜欢化学。但这次亲眼看见李比希教授的用化学知识惊奇的判案,使凯库勒感到化学好神奇啊!
  于是,他想去听听李比希教授的化学课,看看到底还有那些奥妙。在李比希教授的化学课上,凯库勒被李比希教授讲的化学知识吸引了、入迷了。
  于是,凯库勒从建筑学转学化学。起初,家人很是不理解,不同意他的转学。他的化学教师弗里德里希·莫登豪尔是发明磷火柴的科学家。后来,凯库勒又在李比希实验室进行分析化学实验。
  1851年,凯库勒去法国巴黎留学。由于资金紧张,他生活很苦。
  1895年,凯库勒担任了根特大学的化学教师。
  1861年起,凯库勒开始研究苯的结构。凯库勒关于苯环结构的假说,在有机化学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早年受到建筑师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他善于运用模型方法,把化合物的性能与结构联系起来,他的苦心研究终于有了结果,1864年冬天,他的科学灵感导致他获得了重大的突破。他曾记载道:“我坐下来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的思想开小差了。我把椅子转向炉火,打起瞌睡来了。原子又在我眼前跳跃起来,这时较小的基团谦逊地退到后面。我的思想因这类幻觉的不断出现变得更敏锐了,现在能分辨出多种形状的大结构,也能分辨出有时紧密地靠近在一起的长行分子,它围绕、旋转,象蛇一样地动着。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这个形状虚幻地在我的眼前旋转着。象是电光一闪,我醒了。我花了这一夜的剩余时间,作出了这个假想。”于是,凯库勒首次满意地写出了苯的结构式。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
  1862年33岁的凯库勒与照明用煤气厂厂长的女儿斯特凡尼娅结了婚。过了一阶段,妻子怀孕了,但妻子健康状况令人担扰。结果,由于儿子的诞生却牺牲了母亲的生命。凯库勒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多少亲朋好友的劝慰,都未能使他从痛苦中解脱。唯有研究工作,使他在紧张中暂时忘却不幸,他集中精力研究起苯及其衍生物。
  1896年春天,在柏林发生了严重的流行性感冒,早已患慢性气管炎的凯库勒被感染后,病情日益恶化。同年6月13日他不幸逝世。凯库勒,德国有机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1829年9月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1848-1851年进入吉森大学,原先学建筑,后来他多次聆听化学大师李比希的讲演,深受吸引和启发,遂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的实验室里积极、严谨地进行研究工作,完成了《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的实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87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7年任波恩大学校长。1867-1869年,凯库勒在演讲"关于盐类的结构"和《关于莱1,3,5-三甲苯的结构》一文中,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这位传奇人物,除了留下很多化学巨著,他的治学精神和传奇色彩万世传颂。
  感谢紫罗兰
  英国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一位伟大的化学家。
  他的女友很喜欢紫罗兰花,他的女友去世后,他一直把紫罗兰花带在身边,即使是做实验也把紫罗兰花放在实验室里,以表达对女友的思念。
  一次,在实验中他不小心把浓盐酸溅在紫罗兰上了,这下他慌了,这可是他心爱的紫罗兰啊!波义耳赶紧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波义耳很是心疼,对着花观察了很久。
  突然,波义耳发现深紫色的紫罗兰变成了红色了。
  啊!太神奇了!
  波义耳想是不是其它花也会遇到酸碱变色呢?对!做做实验看看!
  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作用都能改变颜色。善于思考和创造的波义耳把从石蕊地衣中提取出紫色浸液,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波义耳用石蕊浸液把纸浸透,然后烤干,这就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
  用这种方法来检验酸碱太方便了,当人们赞美波意耳这一发明时,波意耳微笑着回答:“这应该感谢紫罗兰!”
  1627 年,波义耳出生于爱尔兰,家中共有14 个小孩,父亲是爱尔兰科克的伯爵。
  童年时,他并不显得特别聪明,他很安静,说话还有点口吃。没有哪样游戏能使他入迷,但是比起他的兄长们,他却是最好学的,酷爱读书,常常书不离手。
  波义耳在家里是14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在他三岁时,母亲不幸去世。也许是缺乏母亲照料的缘故,他从小体弱多病。有一次患病时,由于医生开错了药而差点丧生,幸亏他的胃不吸收将药吐了出来,才未致命。经过这次遭遇,他怕医生甚于怕病,有了病也不愿找医生。并且开始自修医学,到处寻找药方、偏方为自己治病。哈特利伯的鼓励使他下决心研究医学。当时的医生都是自己配制药物,所以研究医学也必须研制药物和做实验,这就使波义耳对化学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8岁时,父亲将他送到伦敦郊区的伊顿公学,在这所专为贵族子弟办的寄宿学校里,他学习了3年。随后他和哥哥法兰克一起在家庭教师陪同下来到当时欧洲的教育中心之一的日内瓦过了2年。在这里他学习了法语、实用数学和艺术等课程。
  年幼时波义耳由当地的寄养家庭抚养长大直到8 岁,可以说流利的爱尔兰语,以及拉丁语、希腊语和法语。当母亲过世后,波义耳由一位说爱尔兰语的家教带到伊顿公学,虽然他很显然没兴趣练习他的母语,而比较喜欢说法语和拉丁语。1641 年他在国外时,去了一趟意大利佛罗伦萨,这次出行让这位早熟的14 岁青年接触到伽利略的研究,而正当他在佛罗伦萨时伽利略病逝了。波义耳回到英格兰,对科学和数学深感着迷。那时他父亲过世,在英格兰和爱尔兰遗留给他庞大的资产,所以他也有财力追求他的兴趣。
  在化学实验中,波义耳读了不少前人的有关著作,也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科研成果。这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思想,同时也为他整个实验的安排提供了指导。当时德国有位工业化学家格劳伯,大半生从事化学实验,对金属冶炼、酸碱盐的制取有较多的研究,对于振兴德国的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格劳伯的事迹以及他的关于化学实验的著作《新的哲学熔炉》给了波义耳一个重要的启示,使他认识到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所具有的广泛意义,化学不应只限于制造医药,而是对于整个工业和科学都有着重要作用的科学。为此,他认为有必要重新来认识化学,首先要讨论的是什么是化学。
  罗伯特·波义耳,英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The Skeptical Chemist》,它的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他们誉称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作家海明威的化学研究
  海明威是著名的文学家。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听各类型的故事。喜欢模仿不同的人物,对缝纫等家事亦很感兴趣。海明威的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音乐上有所发展,但海明威却承袭了父亲的兴趣,如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因此从小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的海明威,很热爱大自然。1913年到1917年间,接受高中教育的海明威,学业、体育上成绩优越,在英语方面天赋突出。在初中时,为两个文学报社撰写文章的他有了首次的写作经验。升上高中后,他更成为了学报的编辑。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顾父亲的反对的海明威,辞掉了记者一职,并尝试加入美国军事以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情况。海明威由于视力缺陷导致体检不及格,只被调到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前往意大利前线途中,他在德国炮火轰炸之下的巴黎逗留。他并没有在安全的旅馆停留下来,反而尽量接近战场。海明威在意大利前线目睹了战争的残酷:米兰附近的一座弹药库爆炸,一个临时停尸场中的女尸多于男尸,令海明威极为震惊。1918年7月8日,海明威在输送补给品时受伤,并把意大利伤兵拖到安全地带,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他银制勇敢勋章。后来,海明威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他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融信念、意志、顽强、勇气和力量于一体的书,它让人彻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个什么样。它、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你知道他也曾研究过化学吗?
  海明威的实验室是一片大海,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乱说,怎么可能?哪有用大海做实验室的啊?
  但这是真的。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放置在海面上,然后远远地观察着什么,他在观察什么呢?
  一天,当他乘船前去检查这些诱饵时,他惊奇地发现那些不含硫酸铜的诱饵被鲨鱼吃了,但是含有硫酸铜的诱饵却还在。海明威为这个发现欢呼起来,他得出了防鲨鱼的方法了!
  用硫酸铜就可以防鲨鱼的侵袭,这个发现太棒了!
  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异常激烈。在海战中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大海里的鲨鱼长着血盆大口在等着他们美餐一顿呐。这可怎么办?美国政府号召发动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方法。
  原来普通的硫酸铜就可以用来防鲨鱼的侵害,于是,美国海军官兵们便有了对付鲨鱼的绝招了。
  能思想的苇草
  布莱士·帕斯卡,公元1623年6月19日出生于法国多姆山省奥弗涅地区的克莱蒙费朗,1662年逝世。在他的一生中,在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些如诗歌般优美、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美丽语句正是出自布莱士·帕斯卡之口,他是一位哲学家和散文家。
  另外,他还是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是西方科学和思想界的重要人物,发明和改进了许多科学仪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后人为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简称“帕”。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父亲是一位家乡税务所的课税员,精通数学。父亲对他要求很严,经常教他一些数学知识,他也很喜欢科学,对科学很感兴趣,学习很用功。
  在他13岁那年,他小小的年龄竟然在自己的钻研下发现了二项式展开系数规律——帕斯卡三角形。哇!厉害吧!简直是神童!
  厉害的还在后面哪!
  16岁时,他又发现了影射几何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他利用这个原理又经过一年多的钻研,推导出四百多个推论。哇!给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19岁时,他发明研制了一台计算器。是什么让他有了这种念头呢?原来啊,他父亲做税务计算工作,他看到父亲每天都要进行十分辛苦的计算,很是辛劳。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心里想:用什么办法帮助父亲呢?
  他想啊想,怎么制作一个能减轻计算劳动强度的方法呢?经过研究,他用一个齿轮表示数字,经过适当地搭配,使表示较低位数字的齿轮每转动十圈,较高位数字的齿轮就转动一圈,这就解决了进位的问题。于是,他制做成功了一台能做加、减运算的手摇计算器。
  “快来看啊!有人发明了会计算的机器啦!”人们奔走相告,来参观的人们把帕斯卡的家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要亲自观看这种能提高手工效率好几倍的机器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件事轰动了全国,不久,全法国都推广使用了这种计算机。
  23岁的一天,有人提了满满一桶水走进屋来。帕斯卡两眼盯着水桶,看得入神。是什么让帕斯卡对这个破旧的木桶如此感兴趣呢?原来啊,这个木桶太破了,木桶的侧壁往外喷水。
  帕斯卡不让那人把水桶提走,眼看水流得遍地都是。水流完后他让那人再提水,再看看木桶往外流水。
  他看啊看,想啊想:水桶侧壁小孔离水面越深,压强就越大,水流出的速度也就越大。帕斯卡似乎看出了什么秘密,他做了一个完好的木桶,盖子密封在桶上,在盖子的中心开一个不大的小孔,桶里灌满水后,木桶没有任何异样。后来,他把一根长长的细铁管插到木桶的小孔上,并使接口处不漏水,然后从管子上方倒了几杯水,使管子里的水面提高了好几米,当管内水达到一定高度时,木桶破裂了。敏锐的眼光,善于思考和探索精神,这就是科学家帕斯卡。
  于是,帕斯卡定律诞生了。
  帕斯卡定律,是指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强增值后,此压强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帕斯卡定律只能用于液体中,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等于作用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帕斯卡定律在生产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液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实例。它具有多种用途,如液压制动等。若一个流体系统中有大小两个活塞,在小活塞上施以小推力,通过流体中的压力传递,在大活塞上就会产生较大的推力。据此原理,可制造水压机,用于压力加工;制造千斤顶,用于顶举重物;制造液压制动闸(图1),用于刹车等。人们利用这个定律设计并制造了水压机、液压驱动装置等流体机械。
  图1 帕斯卡定律应用-刹车系统
  图2帕斯卡定律应用-水压机
  一路有爱
  20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北站有一位客运服务员李淑珍,她以热忱
  的服务帮助南来北往的旅客,北京铁路分局将之发展成为一个群体,他们诚心待客,热心服务,真心助人,实心爱岗。
  有天晚上,当班的胡宗英在候车室里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见他脸上露出焦急的神色。
  胡宗英便走上前去问老人有什么难处,老人哆哆嗦嗦从兜里掏出一张火车票,大声说“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胡宗英拿过车票一看,原来是北京站发车的467次开往齐齐哈尔的车票,20点17分开车,老人走错车站了,她看了看表,已经19点了。老人耳聋又行走不便,她想,应该帮助帮助老人。她当即安排好工作,拿起老人的行李扶着老人直奔北京站。老人很感动,告诉胡宗英自己已经78岁了,是复员的伤残军人,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震聋了双耳。胡宗英终于在开车前把老人送到了北京站,一直把老人交到了列车长的手里。在跟列车长说明情况后,胡宗英又用手势嘱咐老人路上要注意安全。这时,老人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并大声说:“谢谢!”乘务员们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天早晨,乘务员看见一位老人拿着洗漱用具走过她身边,她发现老人没有水杯,就立即用一次性杯子倒了半杯热水追到洗漱间交给老人说:“您再兑点凉水就不会冰牙了”,老人一愣,接过杯子时却掉下泪来,说:“姑娘,你想得真周到,我女儿都没这样待我。”
  一路有爱,一路阳光。
  心中有爱,满面春风。
  航天英雄费俊龙
  他上小学时,学习认真,品德高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他上中学时,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土路。路远难走,每天天没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回来。但他风雨无阻,从不迟到早退。他学习很刻苦,很受老师喜爱。
  他从小就是乖孩子,很讨人喜欢。他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去割草喂兔子,帮妈妈做饭。参军后回家探亲,也都不忘做家务,下厨做菜孝敬父母。父亲费长宝这样评价儿子:“俊龙蛮听话,从小不调皮,乖巧,懂事,孝顺。两个女儿挺调皮,我有时打女儿,但从来没有打过儿子。大约10岁左右,俊龙跟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别人的小孩子偷人家地里的西瓜,俊龙不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是二姐分。不管二姐怎么分,俊龙都没有意见。二姐怎么分,他就怎么吃,从不争抢东西吃。我们很宠儿子,但俊龙从不利用我们的宠爱,与姐姐们抢东西。他从不让我们操心,邻居们都很喜欢他。”
  毅力成就事业,品格决定人生。
  他就是航天英雄费俊龙。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驾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升上太空,
  品德是金,品格是你人生飞扬。
  爱的传递
  一个人在沙漠上走了很多天,带来的水早已喝完了。干渴劳累,他几乎就要命断荒漠了。
  终于,他晕了过去。
  这时,一只驼队正好路过此处,驼队的人把他救了过来。
  他苏醒过来后,对救他的人表示感谢并表示要回报恩人。救他的人说:“我们不要求你感谢和回报,但我们有个希望--“
  他急忙说:“说吧!您希望什么?“
  “希望你在遇到他人需要你帮助时,你及时伸出友爱的双手。“
  “我记住了!“他说。
  以后的日子,每当他遇到别人遭遇困难时,他总是伸出友爱之手。当他在帮助别人后,别人在感谢他时,他说:“我不要求你感谢和回报,我只是希望你在遇到他人需要你帮助时,你也会及时伸出友爱的双手。”
  爱的链接,将是一个多么壮观的人间美景啊!
  小木屋里的狼
  图瓦村,小而宁静。
  图瓦村坐落在喀纳斯森林之中,森林里有熊、有狼,但这些并不会影响图瓦村的祥和。也许,这些动物们知道图瓦村人的善良,于是他们和谐相处。这是多么祥和的幸福的生活啊!
  一个图瓦女人,在一个深冬里,发现一只狼崽,一只几乎冻僵的狼崽。她把它抱回小木屋,精心喂养。
  狼崽慢慢长大了,并没有要离开小木屋的意思。就这样,小木屋里,便有了一只狼。
  曾几次,小木屋的主人遭受风雪,是这只狼出去给他们带来食物。
  小木屋的主人救了狼,狼也救了小木屋的主人。
  我们无法想象,狼和小木屋的主人用一种什么特殊的方式交流,声音、眼神?
  其实,他们是用信任、是用爱来交流的。
  善良,温暖世界,也温暖自己。
  爱,帮助世界,也帮助自己。

青春氧吧

  • 作者: 金明春
  • 类型:现情
  • 已完结

笑着笑着就哭了

热门小说榜

本站所收录所有小说作品、小说评论、用户上传内容或图片等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